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–
(一)
真正內心的清靜會讓人們在認識人與大自然的原本之后就別有洞天。把自己的心思融化到秋景里,也許就是一種責任吧,大學者梁啟超有段話,說的很精辟:“人生與天地之間,各有責任。知責任者,大丈夫之始也;行責任者,大丈夫之終也;自放棄其責任,則是放棄其所以為人之具也。”真實了人人都有責任的角色和任務,更是明確了法律、規章所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,以及角色與擔當。這就與人的品德素質緊緊連掛在一起,這樣人品才得到體現。人們詛咒別人的同時,也被別人詛咒。世界何時成了這等模樣!不必奇怪,其實,從某種意義上說,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內心的不凈和怪象。世界本不圓滿,不圓滿,留有遺憾才是真正的完美,一味的抱怨只會自尋煩惱。世界本如此,何必自擾之。這就是事物的本真。
–
(二)
你瞧,在一頁頁大自然的光景里,多少心事全都濃重著這一片田野的情懷,更是捧出了方圓之間的那一叢叢和一串串油菜花的風流,和著一聲聲鳥語,還有那清淡樸素的芬芳,這些都旋成了我心目中的一幅幅山里人所繪制下來的彩畫,以我最樸素的文字表達方式,將一種生命的神韻與大寫,淋漓至盡地渲染在濃艷流夢的光景中,層次分明,熱枕了我這位大山的兒子,和走進了幾千年來在田野上耕耘著的每一個誠實的莊戶人。放眼看一看,那許多不放棄,執著地找尋、重建、護持著本心的人,你的認知一定會改變。然而,可悲可嘆的是,現實生活留給我們內心清靜的時間太少,太多的人已經在酒牌桌、游戲前隨意消磨太多時光,已經習慣了隨波逐流,不知不覺中成了“行尸走肉”。難道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僅僅于此?
–
(三)
我,站在赤裸的大山和原野面前,有許多聯想和靈感,而更多的是一種深刻的慚愧和反省,因為在我的心目中,大山和原野是那樣的疲憊和憔悴,而是那樣的富有和貧窮,在人類的一次次的漫長的進化過程中,大山和原野也漸漸地失去了它所應有的自由和所具有的特色,漸漸地感受到了一種沉沉的壓抑感,負重著人類的寄托,畢竟現實太殘酷了,人類的奢望與乞求永遠無法得不到滿足的,那欲望的溝壑永遠都難以填滿,而最終的刀光劍影,刻骨著人心的片斷,苦苦竊取那些真實了一回回大山原野的心疼與哀求……愨笑的人心,卻在陽光下之下無動于衷,為自己的面子而渲染丑態,把宗旨和責任拋棄腦后,極力掩飾污垢。總之在陽光下原形畢露,難道不是這樣嗎?人活著不僅為自己,更要為他人、為社會多一份擔當……